目前分類:嗜好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就在入手GF1將將好滿一年之時 
2011的12月3號的上午時分
我風塵僕僕地前往每年度都會舉辦的世貿資訊展
去瞧瞧傳說中GF1真正的繼承人: Panasonic GX1的出現
<GF2/GF3 真的只能當小三而已>
而這一瞧就讓我在不知不覺當中就填好了預購單
回家後也以極快的速度賣掉白色的GF1
只留下了我最愛的20mm F1.7餅乾鏡

一直到了2012跨年倒數前幾小時
我拿著公司終於(= =b)發下來的分紅
前往BEST電器贖回我的新相機
在櫃檯交出贖金25900 (預購3000元訂金)
將所有按鍵  基本功能都試過後
才心滿意足地帶回去充電
準備在幾個小時後的2012跨年出勤啦!

=======================================================

GF1雖然是非常經典的相機 
然而在發表兩年過後的今天
市面上已經有不少好相機出現
像是O家的E-P3以及P家的G3就曾經想入手(可惜都是MIC...)
一直到了GX1在去年11月發表後
我就幾乎認定我會去買這台GX1換掉GF1
在世貿展試拍後更是讓我信心大增
測試了可用ISO及新的14-42mm X鏡手感後就直接下訂啦!

經過這幾天的朝夕相處...(最好是)
我認為GX1進步的地方有=>

ISO上: GF1的可用ISO大概就是ISO800  並帶有明顯雜訊及偽色
             GX1則是到ISO1600畫質都還是非常好 
             在非常昏暗的環境下ISO 3200+NR下去也是可用範圍
             網路上有人認為GX1預設細節抹去太多
             但是設定NR-2後拍出來細節並不會輸GF1
介面上: GX1多了觸碰螢幕  但也保留所有實體按鍵
              還新增了F1~F4自訂功能鍵  非常的方便
              個人覺得觸碰選擇對焦點(及拍照)真的非常好用
水平儀: 新增的水平儀靈敏度非常好  可以省去對格線的動作
              拍照起來也就更加流暢~
錄影上: Stereo雙聲道收音+1080 30fps錄影  比GF1規格好
              錄影過程中還可以拍400萬像素的照片  是以往沒有的規格
對焦上: GX1搭配X鏡對焦速度非常快
              即使是搭配大家都說不快的20mm 也是比GF1快!
功能上: 新增了數種濾鏡模式  尤其是模型特效真的很不錯玩
用料上: 所有可操作的按鍵都採用金屬材質(轉盤例外)  手感更扎實
新X鏡 : 鏡頭體積與重量縮小到與20mm差不多  但卻是個變焦鏡!
              新的奈米鍍膜  讓拍出來的照片顏色更加濃郁
              Power OIS的加持下  不用大光圈也能輕鬆手持夜拍

=======================================================

上面打了一大串才發現我還沒有正式介紹這次入手的新玩具
這次入手的乃是: Panasonic GX1搭14-42mm X鏡頭組

GX1機身為MIJ  銀色全金屬外殼  拿起來非常扎實  當然也非常吸睛 
外型上不論是男生還是女生來拿都非常有型
新的X鏡頭就如同上面所介紹的是非常隨身的變焦鏡
採用金屬接環  產地也是MIJ  品質質感都非常棒
畫質方面經國外測試也是非常不錯(當然不能跟定焦鏡比)
與手上的20mm F1.7並稱目前最佳的隨身鏡頭

而公司貨/水貨方面  我選擇的是台松公司貨
主要是保固上以及錄影格式的考量

錄影格式公司貨是NTSC  港版繁中水貨卻是PAL格式
PAL格式即使用電腦播放沒問題  但順暢度還是以NTSC為佳

保固上台松公司貨的數位單眼  包含鏡頭都保固三年
目前水貨X鏡組價格約少3500  但保固只有一年
算起來買公司貨的話  機身與鏡頭分別只花不到兩千就多兩年保固
怎麼看都是買台松公司貨比較好
買水貨真的只有買的時候比較爽
但一年後若遇到維修的情況就一點都不划算了

尤其是14-42mm X鏡採用了電子伸縮及電動變焦的設計
不像傳統鏡頭比較不怕電路出問題
X鏡在三年保固的情況下可以更安心的玩弄它囉XD

~~~~~~~~~~以下為沒有開箱的開箱照~~~~~~~~~~

銀色GX1裝上X鏡的正面:

正面照.JPG  

背面斜側照 :

側背面.JPG  

正背面  可以看到M4/3圖案  閃光燈開啟鍵  以及所有的實體金屬按鍵:

正背面.JPG  

開機之後可以看到LCD有各種資訊及觸碰控制鈕  水平儀等:

開啟後上照.JPG  

開機後的斜正面  可以看到鏡頭此時才伸出  鏡頭加裝了B+W 37mm MRC保護鏡:

開啟正側面.JPG  

=======================================================

以上就是這次敗家過程及心得啦~
最後還是想談一下為什麼繼續選M4/3的系統而不是其他無反光鏡系統

M4/3經過這兩年鏡頭數量已經超過20顆了
其中不乏大光圈/體積小的定焦鏡
鏡頭的焦段非常齊全(等效14-600mm)  品質也都不差
機身的可用ISO亦大大提升到以往APS-C的水準(Ex: GX1/G3)
即使高ISO雜訊控制還是不敵APS-C機種  但差距已經非常小
此外各價格區段的機身都有  使用者可以選自己能負擔的機身鏡頭
整體看下來M4/3系統還是目前輕單眼最佳的選擇!

SONY的NEX系統  採用APS-C感光元件
出了快兩年鏡頭依然非常少  唯一的蔡司鏡頭體積也小不下來
售價上NEX-7單機身要價39900也非常的高貴  可用ISO也沒贏GX1多少
NEX-5N算是目前雜訊控制最佳的一台了  有錢玩蔡司鏡頭或許可以考慮
但整體來說NEX並非目前最佳選擇  可玩性實在太低了

Nikon也終於出了無反光鏡系統  採用的是1"的感光元件
縮小感光元件的用意是為了縮小鏡頭體積
但目前Panasonic出的14-42mm X鏡頭就可以把Nikon的算盤打亂
可用ISO也因感光元件限制  約ISO 400-800就是極限了
或許這系統是個不錯的概念  但是出現的有點不是時候...

Fujifilm最近推出的X-Pro 1系統  採APS-C感光元件
一發表就出現了三顆定焦鏡(包含F1.4大光圈)
並公佈了今年內會出現的2顆及明年內的3顆鏡頭
個人覺得這系統應該是M4/3最大的競爭對手了
但是單機身定價為1700美金(約五萬台幣)  硬是把NEX-7比了下去
如果這個系統定價合理一點  鏡頭也如期出現  過兩年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至於Pentax Q系統  感光元件只有1/2.3"
但售價卻一點都不輸給M4/3系統  實在是懶的提了...XD

=======================================================

以上就是這次的開箱文惹
這次入手GX1後會盡量抽空多拍一些照片
如果有滿意的作品再上來分享囉~

布丁雪花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兩年來如果對於高階消費相機或是入門單眼相機有興趣的人
想必都知道這台在相機界中有著超人氣的入門單眼
被眾多網友暱稱為女朋友一號的Panasonic GF1
 
GF1這麼受歡迎的原因主要就是: 美型的外表 / 輕巧的體積 / 單眼的內涵
但除了這些外, 我還是想要說為什麼會買下這台GF1
而非Sony NEX, 高階消費機, 或是已經準備上市的GF2女友二號

首先, 在畫質上面當然是很重要的考量<包含機身及鏡頭>
GF1若與中高階的單眼相機相比, 畫質只能算普通而已
但是若與Sony NEX<同為EVIL系統>, 或是高階消費相機相比, 還是有相當的優勢
Sony NEX相機的優點就是只有便宜<看產地可知一二>及可用ISO高
以實際拍攝來看, 低ISO<ISO800以下>的純淨度卻是輸給了GF1
此外NEX搭配的自家的定焦鏡畫質實在不太好

若要搭配變焦鏡, 則變成大大的鏡頭配上小小的機身, 只能說蠢ㄚ...
 
相對地GF1搭配上P家自家的20mm定焦鏡
由於F1.7大光圈的加持以及極佳的畫質
即使在低光源之下也只需要用到ISO400就足夠了<NEX的高ISO等於用不到>
如果是要長時間曝光, 則上腳架後也不會輸NEX
而搭配的變焦鏡14-45mm則是有著比其他EVIL相機還好的畫質
雖然光圈沒有20mm定焦鏡來的大, 但是在白天攝影上還是非常銳利ㄚ
搭配上大小剛好的GF1機身, 也不會覺得很突兀哦!
<GF1機身、兩顆鏡頭都是MIJ外, 作工都相當扎實, 也都是金屬接環>
 
再看GF2所搭配的14mm及14-42mm鏡頭
14mm這顆畫質在各光圈下邊緣畫質下降太多, 也無法與20mm的素質相比
14-42mm畫質也比14-45mm差一截, 產地也從MIJ變MIC, 接環也變成塑膠...
而且14mm與14-42mm的焦段也重疊了
相對地, 20mm是很好的人像鏡而14-45mm則是很棒的小旅遊鏡
 
 
若以價格面來看
GF1搭配的兩顆鏡頭, 20mm價格約10500, 14-45mm價格約9500
因此目前買GF1只要兩萬六上下的情況下, 其實機身只花了六千元就有了<還是日本製>
 
而GF2雙鏡組定價為28900
搭配的14mm目前水貨約13000, 但其素質普通, 個人認為頂多只有9000元價值
14-42mm則是約六千元上下就可以入手, 因此雙鏡加起來頂多15000
也就是機身價格約為13900, 即使加上預購所送的東西, 機身價格還是要上萬元
 
NEX3 / 5則是因為產地為泰國, 所以賣的比GF1 / GF2都便宜
但扣掉定焦價的價格約4000, 變焦鏡約7000元價值, 機身還是要萬元以上
 
NEX系列剛推出時, 的確很多人說GF1會崩盤甚至沒人要
不過目前看到的卻是一堆NEX二手貨在網拍上出現
而GF1則因為價降後CP大增, 反而賣的更好 
<一年前的GF1定焦鏡組就要28000, 而雙鏡組更是要41000元以上>
相機店老闆就說11月份他就賣掉一百多台GF1雙鏡組了
 
考慮到產地、鏡頭素質及價值, GF1依然是目前最划算的無反光鏡單眼相機哦! <點頭>
 

再來是操控性能的比較
GF1有著完整的功能鍵及轉盤
以及有著NEX系列沒有的內建閃光燈
透過GF1機頂轉盤可以輕鬆選擇PASM、場景等拍照模式
還有獨立的錄影鍵可以即時錄影, 也可以邊錄影邊拍照
背面有手動對焦、ISO、對焦方式、白平衡、AE/AF Lock等實用的功能鍵
因此在許多場合可以非常迅速的切換拍照模式及調整參數, 也更容易掌握精采的畫面
GF2將PASM等功能鍵整合到觸碰式面板上, 只剩少數按鍵保留, 觸碰也不是很靈敏
Sony NEX則是根本就沒有按鍵可用了, 單眼都不單眼了ㄚ!
 

最後則是外型, 攜帶性的考量
我個人非常不喜歡單眼相機黑漆漆的顏色及沉甸甸的重量
因此這次挑選就鎖定消費型機種或是無反光鏡可交換鏡頭<EVIL系統>的機種
由於消費型相機或是GF2體積重量上還是比GF1少很多
所以我在LX5, GF1, GF2中間考慮相當久 <NEX的外型則是完全無法接受>
本來已經決定要敗入LX5, 錢也領好了
最後還是因為相機店的老闆給出漂亮價格
所以我才臨時決定加碼從LX5改敗GF1 >O<
 
 
再來就是開箱文啦~ <再次高興地轉圈圈>
除了有標示G11拍攝外, 都是GF1拍的, 大家可以比較一下
 
GF1外箱 有White的標示 這是20mm的kit組 <GF1沒有雙鏡組 需自己搭配>
GF1的感光元件則是Micro Four Thirds (M43 微型三分之四) 系統
比任何一台高階的類單眼相機之感光元件還要大上不少, 也是畫質的保證哦!

外箱頂部標示支援的功能及特色 <看到淺景深了吧!>

14-45mm鏡頭盒 也有標示光圈大小 也有標示M43系統圖示
ASPH則是代表使用了非球面鏡片 可以有效抑制變形
20mm這顆鏡頭也是有ASPH哦

 
GF1正式亮相 是白色的唷 <G11拍攝>
 
GF1機頂及背面完整的轉盤及功能鍵 <G11開小花勉強有景深>
 
20mm鏡頭
 
14-45mm鏡頭及原廠送的遮光罩
 
14-45mm鏡頭支援MEGA O.I.S防手震
 
GF1裝上20mm鏡頭並開啟內建閃燈 實在是太可愛了ㄚ!!! <G11拍攝>
 
GF1裝上14-45mm鏡頭 此時GF1就呈現出專業感 <G11拍攝>

 
自己加買的Golla相機包 NT$1000 放一機二鏡剛剛好哦
 
這次敗家總共花費約三萬元
不過實際上包含了零零總總的配件<記憶卡 / 電池 / 保護鏡 / 吹球 / 相本 / 相機包等>
實際上GF1雙鏡組合只花了25750元 <而且是白色繁體中文機>
 
購入的當天, 其他水貨商最低價格還要28000元, 還不包含其他任何配件
只有日文機才有低於26000的價格
所以相機店老闆真的給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價格哦!!!
 
這次敗家也創下個人單次單件消費額最高的紀錄
而且也因為自己想要買GF1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所以敗入後真的高興地睡不著XD
 
下一次再敗入相機應該就是功能更齊全更強大的GF3出現了吧!

布丁雪花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年前還在當兵的我敗入了人生第一台數位相機Sony F88
搭配128MB的"大容量"記憶卡及加購第二顆原廠電池總共花了1萬三千五百摳
不過入手相機後 其實我並沒有非常熱衷於拍照上
所以在我身邊待了三年左右的F88 只有拍了三千多張的照片(= =b)
想了想與其放在我這邊都沒什麼在用 還不如給女王用好了
 
於是乎...
F88就開始發揮了它真正的價值了(握拳)
F88在女王手上兩年多以來
竟然總共拍了兩萬多張的照片
F88如果會有感情 一定會感動地痛哭流涕
就像是被關老爺遇到的赤兔馬
或是被退伍老兵穿了30年的褪色迷彩服
還是被利用了一輩子卻不知道被出賣的小弟(誤)
一定都會覺得遇到肯重用自己的主人真是幸福ㄚㄚㄚ!!!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啥)
很多時候受限於F88舊機種的限制
沒有現今數位相機所謂防手震 再加上高ISO畫質不佳
只要到了晚上或是比較暗的餐廳內 就不容易拍出滿意的照
再來就是去年剛買的Panasonic ZS3這台12倍變焦的相機
<也就是我的第二台相機啦>
在白天拍出來的畫質都相當不錯
但因為光圈比較小的緣故所以室內拍照往往容易手震
若開高ISO拍雖然比F88好 但還是看的出來有不少雜訊
因此再三考慮後 決定
趁著今年的七夕情人節送女王一台新相機~
 
由於F88是自拍機 當然新相機也要可以滿足女王的自拍慾XD 
所以一開始就只考慮可翻轉LCD的機種
<市面上已經沒有旋轉鏡頭的相機了>
再來就是要應付室內拍照的手震及雜訊
因此感光元件及光圈都選擇市面上最大的機種<只限於DC啦...>
經過篩選後符合上面條件的只剩下兩台
一台是Canon G11: 1/1.7"CCD感光 F2.8光圈
另一台是Samsung EX1: 1/17" CCD感光 F1.8光圈

如果只照帳面數字來看 當然是三星的EX1規格格比較漂亮
不過實際上的握感 女王覺得Canon G11比較扎實好拿
加上EX1沒有自動鏡頭蓋 PASM功能限制一堆
所以最後我們決定敗入Canon G11
當成女王自拍兼室內專用機種啦!
--------------------------------------------------------------------------------------------------
 
2010年7月31日 3:00 pm
趁著好天氣我跟女王去傳說中的博漢區相機街訪價
訪價後的心得是: 沒事千萬不要去相機街買相機 (沒四千萬也不要去...)
即使G11都已經推出快一年了 在博漢區的價格還是只比定價低一點點
有的店家更扯 不搭配什麼副廠電池或是爛保護貼清潔組的話就不賣
所以最後我們並沒有在相機街入手
 
晚上吃過晚餐 我們決定反向思考 往比較少人的地方找便宜
而我們挑的地方就是大潤發景平店XD
很幸運地我們剛好遇到G11特價NT$16148
<同日在其他地方問到最低空機為16888>
於是乎女王考慮了幾分鐘後就決定要敗入啦~~~
而這次買相機最大的感想就是"相機街真是一堆踏碼的黑店"
 
再來就是開箱啦(以下由Panasonic ZS3拍攝 有開閃燈所以畫質還不錯)
 
Canon G11外盒
 
購買相機就有送原廠皮套 質感還蠻不錯的唷!
 
G11相機全配件 (中英文"超厚"說明書 / 保證書 / 軟體 / 座充 / AV端子線 / USB傳輸線)
電源開關 / 拍照模式轉盤 / 感光度轉盤 / 變焦鈕特寫
 
左上方有PowerShot G11字樣 下方為曝光補償轉盤
 
鏡頭/閃光燈特寫  鏡頭規格為等效28-140mm  光圈F2.8-4.5 IS防手震 也可外接鏡頭哦!
 
背面旋轉LCD及功能鍵特寫 (功能繁多不及記載XD) 忘記拍LCD翻轉出去的照片了! 
 
MADE IN JAPEN 爽度100分啦!   連腳架孔都是金屬的唷!
 
另外在網拍買下原廠手腕帶<日本製>  自拍的時後就不會受頸帶長度限制啦~~~
 
最後獻上已經拿來裝G11的包包 - NG1152 大小剛剛好哦! 
 
這邊補充一下雖然說乍看之下G11很像是塑膠材質
但實際上外殼乃是鋁鎂合金材質 <和許多中高階單眼相機一樣>
因此質感真的很好唷!
 
實際拍照上 由於G11功能相當多 於是花了不少時間適應
不過一旦知道如何駕馭這台相機後 若要往單眼發展的話也比較容易上手
畫質方面 ISO開到800都還相當好 算是小相機中非常好的了 <ZS3我只接受ISO 400>
此外採用了CCD感光元件 在白天的拍攝下顏色銳利鮮豔 室內拍照成功率也很高
不會有SONY 背光式CMOS感光元件的缺點 : 晚上雜訊少但是晴天拍起來像陰天XD
在此推薦這台Canon PowerShot G11給喜愛自拍且要求照片品質的人唷!
 

布丁雪花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算一算 該買該換的3C玩具也差不多都入手惹

就是剩下計畫中要換的iAudio 9及沒有在計畫中的24"以上的LCD螢幕 而目前我比較想換的反而是LCD螢幕

雖然今年家裡添購了42"電漿電視<畫質也很滿意> 不過大多時候還是在看第四台而已

加上目前使用的19" LCD沒有到達Full HD的解析度以及看DVD上下黑邊實在是有點多

因此讓我興起了想換一台大尺寸Full HD的寬螢幕LCD 為之後敗入藍光光碟機做準備

挑選LCD過程中 不免作了很多的功課 也才知道LCD其實也是很多學問的哦!

以下以三大方向介紹挑選方向:

1. LCD解析度之長寬比:

目前市面上已經很難看到19" 1280x1024的LCD或是20"~21"的1600x1200 LCD了

其實以我來說 我是偏好使用這種傳統比例的螢幕 因此我之前花了不少摳摳敗入目前的19" LCD

喜歡4:3的玩家也不用擔心買不到 至少Dell及Eizo都還有推出對應的20" LCD 也是直得參考 <面板都非TN>

實際去賣場走走 比較常看到16:9以及16:10的LCD 不論尺寸大小都是這樣

但是16:9的LCD通常在標示上都會灌水 例如標示24" 但實際尺寸為23.5吋 而16:10的24" 實際上卻有24.1"

其原因就在於16:9解析度為1920x1080 / 16:10的解析度則為1920x1200

廠商為了降低成本把垂直解析度拿掉120條 卻宣稱看Full HD <1920x1080>可以沒黑邊

但螢幕長寬比例越扁 同尺寸使用者實際能看到的畫面是越小 唯一的好處就是看Full HD影片

考慮到電腦並非都只有在看影片的情形下 我個人推薦買16:10 > 4:3 > 16:9

部分比較高階的螢幕 還可以切換16:10成4:3 <兩邊留黑邊> 或是16:9 <上下留黑邊>

因此不論對於偏好4:3或是愛看影片的人 目前買高階16:10應該是較好的方案

 

PS :  三菱MDT243WG-MB這台螢幕可以將16:9的影片切邊 (Cut the side)成16:10的影片 因此也不會有看影片的困擾

 
2. LCD的面板挑選:

目前市面上看的到的LCD幾乎都是所謂的TN面板 其好處就是價格低 但是可視角及色彩卻只能算堪用

往往只要稍微偏離螢幕正前方一點點就會開始有色偏 規格上可視角為170 / 160度 但實際上大概30度就有色偏

在24"以上的螢幕上使用TN面板更是只有一個慘字 只要眼睛往四個角落看就有明顯的色偏了Orz

如果對於色彩及可視角度有要求的人客<Like Me> 應該考慮的是VA及IPS面板

VA面板是技術統稱 實際上有很多分枝 而技術的演進下也可以到達178度的可視角及低色偏

目前最佳的是Sharp的AVS面板 顏色上堪稱目前所有面版之最

此外評比比較好的還有友達AUO推出的A-MVA面板 而三星的S-PVA雖然較多人批評但依然比TN好太多了

IPS面板則是另一個技術 有著三大種類面板最佳的色彩及可視角(178度)

目前IPS面板最佳的是Panasonic的IPS-α面板 其次為Hitachi的H-IPS 再來則是LG推出的S-IPS面板

而技術上IPS面板的良率偏低 加上較好的色彩 因此價格上也是三者最高的!!!

雖然說IPS是公認最好的面版 不過像是AVS及A-MVA面板在黑階表現上都優於IPS面板

在看影片上採用AVS或A-MVA面板的LCD 表現還是比IPS螢幕好 所以也有不少人認為IPS輸給AVS / A-MVA

在價格上面 由於相同尺寸下 採用IPS及VA面板之LCD 價格都是TN面板LCD的3~7倍 <你沒有看錯>

一樣的32" LCD電視 國產只要一萬上下 而日本進口的卻要三~五萬 原因絕非只是過鹹水的緣故

雖然說比較挑剔的使用者才會去注意到這點 不過好的螢幕可以用5年以上沒問題 還是推薦大家挑非TN面板

3. 輸入端子上:

由於在台灣上市的LCD若搭配DVI / HDMI都必須被課10%的稅金

因此很多廠商在台灣只賣VGA端子的LCD

但是VGA端子是類比訊號 在電腦系統上實際是數位訊號的情況下 就必須做訊號轉換的動作

而低價的LCD處理訊號轉換又不好 因此往往看起來就會很糟糕

因此除非真的只是要一台"可以看"的LCD 不然強烈推薦不要買只有VGA端子的LCD

當然有要接PSP或Wii的就要挑有色差端子的機種

有要接Xbox 360或PS3或看藍光BD的就要挑有HDMI端子的機種了!


目前我的目標為有兩台

1. Philips 240PW9EB <24.1" H-IPS 1920x1200 DVI+VGA端子 >

2. Mitsubish MDT243WG-MB <24.1" A-MVA 1920x1200 DVI+VGA+D5+HDMI+S端子 +遙控器+子母畫面+Side Cut>

前者還有公司貨而後者就只有水貨商可以買 但是後者有許多的端子可以運用 因此比較吸引我

希望不久就可以看到其中之ㄧ的開箱文惹!!!

布丁雪花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家的手機6233跟在我身邊也三年惹

對於這支手機太長又太厚一直覺得不滿意 (一直有東西兔著感覺不舒胡)

加上對於身邊眾多的黑色系3C產品也有點膩了

因此決定換一支長度厚度大幅縮減的白色手機

而最後入手的是時價6.5K的Sony Ericsson W595白色版 (好像在賣菜XD)

入手前最優先考慮的是同樣為SE的C901直立白色手機

不過這支時價接近萬元且沒送記憶卡及傳輸線

<W595有附傳輸線外還送了2G的M2記憶卡 >

還有我個人偏好使用相機拍照

實在用不到C901的提供的照相功能 (這支照相評價不差哦)

因此最後將它拋棄惹XD

接著就是遲到半個月的開箱文惹XD
 
外盒
 
準備開箱了 

開箱後的配件一覽 (自行轉90度看XD)


正面特寫照 全白的配色加上了紅色喜氣的邊框


背面特寫照 可以看到320萬象素的鏡頭及Walkman圖案 打開划蓋後還可以看到紅色喜氣的背面


入手半個月來

除了對於組裝品質覺得可以在加強外

其餘部分都相當滿意

沒有之前Sony Ericsson被人批評的Lag等問題

價位也已經相當合理

推薦給想換手機的人唷!

布丁雪花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趁雨勢稍緩
我跟朋友(女)風塵僕僕地前往台北市
我們風塵僕僕地到了相機街
風塵僕僕地找到了網拍看到的相機店
一進去就看到排排站的腳架
動也不動的等著客人去摸 (羞)
 
沒向店員打招呼
眼睛瞄到我想要買的腳架
我就直接走過去摸了起來
玩了幾分鐘後店員(女)才過來介紹
店員看我挑的是比較輕便的腳架
所以又向我推薦了另一款輕便腳架
不過那支腳架唯一的優點就是收起來比較短
價格上/雲台等級上/全開長度上都遜色不少
<2600元搭配的卻只是1000元的普通球型雲台>
雖然我還是把玩了一陣子但還是選擇了原本的選擇
店員開2550小殺價2500成交

☆介紹☆
 
Slik Sprint Pro EZ是Slik輕便腳架中的最新款
搭配的三向雲台SH-707E單價2100元
因此個人認為整組賣2500還有附背袋實在是超划算的啦!
 
Sprint Pro EZ作為專業入門款腳架
整體皆採用金屬架構
可以兼顧耐用及輕巧
腳架收長只有49cm
展開後全長卻有165cm以上
照相就不用像以前一樣必須彎腰駝背看相機
也可以避免被人群及欄杆等物品擋住視線
這也是我一直想要一款專業腳架的原因之一
此外在腳墊設計上是平地及沙地皆可用的橡膠/腳釘兩用構造
可以應付各種的地形
 
三向雲台上
用來鎖上相機的部份是搭配快拆板
快拆板的優點是可以讓相機快速地與腳架分離或結合
快拆板內有輔助鎖相機的扣環
因此無須拿硬幣才能鎖上相機
基本款的雲台都無此設計唷!
此雲台最大的特色就是雖然是三向雲台
卻只要透過單桿操作就可以進行上下左右調整
對於搶拍時要變換各種角度來說實在是很方便!
特別一提的是雲台上面刻有質感極佳的SLIK皇冠Mark   
整體的金屬結構精密且紮實
操作時手感極佳不會有鬆鬆垮垮或是卡卡的感覺
使用感受絕非一般的雲台可以比擬
 
==========================================================
 
雖然說用店家送的腳架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效果
但是穩定度 / 高度 / 便利性上都無法滿足更專業的需求
投資小錢可以讓夜拍及錄影進行得更順利
何況一個好腳架可以使用得比相機來的久
對我來說是相當值得的投資

也期待以後可以拍出更滿意的照片啦^O^
 
以下為摘自官網的開箱圖(偽)
 
 Sprint Pro EZ全收圖
 
SH-707E雲台   
上面刻有質感極佳的SLIK皇冠Mark    整體金屬結構精密且紮實    操作手感極佳
 

布丁雪花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一次要介紹給大家的 是今年度Panasonic所推出新款的相機
而我入手的機種 為今年度推出最高階的DC機種 ~ ZS3
 ZS3既然是Panasonic今年度最高階的DC機種 又讓我心甘情願敗家 一定有其厲害之處

 

↗首先 ZS3是一台長焦距的相機 其望遠端有著12x的光學變焦(300mm焦距)
雖然說12x並非是市面上最高倍率的DC 但卻是12x以上體積最小的相機
我可不希望出去玩拍照 還要背著一台超大台的DSLR或是類單眼相機呢!

 而長焦距對於拍照來說 可以遠距拍攝人所無法到達的地方、特寫較高的地點
或是可以遠距的生態攝影 避免靠近而驚動了小動物們
相較於我的第一台數位相機Sony F88只有3x光學變焦 這台真的讓我很滿意!

  

↗再來是廣角端焦距 ZS3是25mm超廣角的機種
<25mm廣角鏡頭拍攝範圍約為一般35mm鏡頭的196%>
是市面上少數有25mm以上(數字越小越廣角)廣角的機種

在相同距離下 ZS3可以容納更多的主題 拍團體照可以不用退的老遠才能拍下所有人
此外在拍攝風景或建築物時 可以更容易顯現出風景的壯闊或是建築物的宏偉
而Sony F88只有38mm廣角端焦距 所以較難拍出上述感覺的照片出來

 

↗錄影方面ZS3有著HD(1280x720)畫質的錄影規格 每秒可以輸出60張
錄影時也可以做光學變焦 是市面上少見的可變焦錄影機種
此外收音為立體聲錄音 更是以往在DV才會看到的規格
而錄影格式上 Panasonic與Sony合作推出的AVCHD Lite格式
也讓錄影的容量減少一半以上 相同容量可以錄影更長的時間囉!

雖然說Sony F88錄影上也很不錯 但是只有640x480 30fps
放到HD規格的電視上 就會顯得清晰度不足了
<不過還是很多家主流消費型數位相機依然沒有HD錄影就是了 >

 

綜合以上因素 不難看出這次會敗入ZS3 大多是因為想補足Sony F88的不足
當然也可以說成是ZS3強悍的規格 讓我肯將小朋友拿去抵押
畢竟市面上要看到小體積長焦距+超廣角+HD可變焦錄影的機種實在很少呢!
 

而陪伴我多年(雖然這兩年都被拿去當人質XD)的F88 就可以直接送朋友(女)自拍用啦!
<能270°旋轉鏡頭的F88 用到現在依然還是覺得它是台好相機唷! >

==================================================================

再來請看倌欣賞一下開箱圖吧!

ZS3與ZS3的外盒合照


ZS3全部的配件


最後獻上花費750元的國家地理頻道相機包

布丁雪花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上班頭昏昏的 忽然想起了我過去一年來 在電腦上所有的敗家成果
自己用手寫了一下清單 發現我花再這邊的花費恐怕是一般人的兩三倍吧!
 
顯示卡 MSI 7900GTO 去年十月換的 取代了Geforce 6600 花費7800
電源供應器 Seasonic 430W 去年十月跟顯示卡一起買 花費2700 <這一顆現在比一年前貴>
螢幕 Philips 190P6EB 今年農曆年大年初三買的 換掉了Viewsonic VP171 花費11800<比台灣的22吋貴>
音效卡 Creative Audigy 2 ZS 從網拍買到的 換掉便宜的Audigy Value 花費2800
喇叭 Creative T20 去年聖誕節買的 換掉了一千多的Altec喇叭 花費3300 <音質只能說讚>
主機板 GA P35-DS3 剛買沒多久 全固態電容 換掉了Asus P5GD2 花費3900
處理器 Intel E2160@1.8GHz 連同主機板一起升級 目前超頻至2.7G中 換掉了P4 3.0G 花費2600
CPU散熱器 Noctua NH-U12F 為了超頻買的散熱器 包含12cm超靜音風扇(8db) 花費1800
北橋散熱器 Thermaltake HR-05 覺得北橋超燙加上之後想超400x9所買的 花費800
系統風扇 Scythe SCKB-1000 前置12cm風扇(16db)加上全鋁固定架 花費400
 
這次在換主機板跟CPU中還曾經買600元CPU風扇及北橋散熱器390 都被我先後不到半個月換掉
因為覺得效果無法支撐以後超頻需求
 
算一算過去一年來花在電腦上竟然接近39000 吐舌頭 雖然大部分的東西都可以用很久
不過還是驚訝於我在這方面的花費真是不手軟 也讓銀行戶頭也是少了將近四萬!!
 
再過不久之後還要敗入兩條1G 的DDR2 800 等這些都買齊之後
我必須讓自己停止敗家啦 目標是兩年內不再花錢在這些零組件上
當然故障是另當別論了~<這是敗家藉口>
 
後記 : 升級換掉的Power及Grforce 6600都賣同事 總共三千
           LCD螢幕則是便宜賣給我哥兩千
           不過剛換掉的CPU+主板+1G記憶體就還不知道該怎麼處理了 再說吧!
 
10/16號補充 : 才寫完過兩天, 已經敗入創見 1G X 2 DDR2-800 D9DCL顆粒記憶體 換掉DDR-2 533 & 667 各1G 花費2200
                        硬碟也敗入了 Hitachi 250G SATA II 換掉SATA I的慢速硬碟 花費2050                        
                        至於換下來的配備 也賣給以前同事 收入4500 也算是不無小補吧 XD

布丁雪花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兩天終於把用了一年半的耳機升級囉!!!
之前用的是鐵三角的CM5 ~ 而新買的則是CM7 ~
CM5是1K~2K間最值得買的耳機之ㄧ, 因此當初研究了一個多月後, 就下定決心敗下去!
不過在這之前, 我從來不曾買超過3百塊的耳機, 因此也是考慮許久, 加上適逢當時CM5停產 ~
因此也是反覆考慮了一陣子, 才從台北的音響店中找到, 其實也是怕有故障會無法修 ~
買了大約一個月後, 這一款耳機也正式停產了, 因此我還蠻珍惜的!
CM5就是鋁製耳機了, 有著一根很特別的鋁製長桿, 雖然單體那邊背面還是塑膠的, 但是不影響質感囉!
此外CM5的單體是釹鐵硼磁鐵, 因此左右兩個單體接近時會互斥, 很有趣 ~
總之現在他是功成身退, 被我收到盒子中囉!
 
CM5規格:
‧響應頻率:20Hz~24000Hz
‧最大承受功率:50mW
‧喇叭:15.5mm,釹鐵硼磁鐵
‧阻抗:16Ω
‧引線:0.6m OFC導體(U型),3.5mm立體鍍金插頭
‧韓國製
 
新買的耳機是CM7, 其實我一直想著, 要等到CM5故障在敗入CM7 ~
然而前兩週看到CM7停產的消息, 因此未來就無法花2~3K的錢買到日本製的鐵三角了>_<
因此這次考慮沒多久, 就決定去找這一款耳機了!
找的過程雖說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但也很有趣 ~
一開始在新竹找不到這款, 商家都說停產囉!
於是我就開拔到台北光華商場問 ~
再找了五六家之後其實都沒看到這款, 加上我考慮到如果我用問的, 一定會被商家漲價~
因此其實已經想說就算了~ 以後可以買更好的 ~
就恰巧這樣想時候, 遇到了在光華商場賣電腦的朋友 ~
他也很熱心的帶我去他有認識的商家 ~
其實他帶我去的店已經有逛過了, 但是並沒有放在架子上, 所以我不抱著希望 ~
但是老闆一聽到我要CM7, 立刻打電話去調貨, 也因此"不小心"敗了CM7囉~
CM7與CM5最大的不同 ~ 就是除了長桿是鋁製的外 ~ 整個單體都是鋁製的 ~
因此質感真的是...超好 ! 連擺著欣賞都是一種享受呢 !
 
CM7規格:
‧響應頻率:10Hz~45000Hz
‧最大承受功率:50mW
‧喇叭:15.5mm,釹鐵硼磁鐵
‧阻抗:16Ω
引線:0.6m OFC導體(U型),3.5mm立體鍍金插頭
日本製 <就是衝著它敗下去的>
 
雖然說耳機都要Run in 200小時以上才能比較發揮實力~
但是CM7一聽就是比CM5<已經跑不知道幾百小時了> 好上許多 ~
不愧響應頻率10~45000Hz ~ 把CM5硬是比下去 ~
歌手的聲音被拉近 ~ 聽歌更能感覺到歌曲的意境 ~
樂器聲, 尤其是低音, 不會有朦朧的感覺 ~
相信在Run in 過後, 會有更好的表現的!
 
我想這支耳機又可以陪我至少兩年囉 !
 
2007/11 補充 :
最近用CM7聽音樂, 有了相當的進化
感覺上女聲更為甜美 各種樂器更為清晰
也不會有底噪出來吵人 用CM7聽音樂真是一種享受ㄚ!

布丁雪花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